找到相关内容3052篇,用时5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印光法师答:女人临产怎样避免难产等危险?

    安乐,同种善根。有小知见者,谓临产裸露,念之获罪。不知此系性命相关,得以平日无事时之仪式为论。譬如儿女堕于水火之中,一呼父母,父母即时便往救援。决定以衣冠不整齐,身体洁净,而救也。若因此救,亦不得名为佛菩萨矣。若在平日,固当竭诚尽敬,得以临产之事,引以为例。(文钞续编上复吴慧诒罗慧树居士书) 更多印光法师佛教问答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...

    印光大师

    念佛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2/20380418248.html
  • 入行论释·善说海 讲记(123)

    虽然知道人身,但却迷恋异性的肤色、气味、身材,应如何去除这种妄执?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!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!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!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...二、谴责具迷乱者: 不明他,犹非稀奇事, 不知自,此则太稀奇! 我们明白别人的身体清净,这倒值得大惊小怪。毕竟每个人的相续不同、身体不同,接触的时间也不长。对于别人的...

    索达吉堪布宣讲

    |入菩萨行论|善说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0/08171518585.html
  • 李炳南答:佛为什么把三界六道都变为净土呢?

    ,出现净秽的分别,都是心相所成啊!佛即是,念佛自然就生净土,念佛,心即,就往生净土。念佛,沉迷世间欲望,怎么能生净土呢?佛视一切众生为佛子,故一切世界都是净土。只因为凡夫和佛有天壤之别,从...相通了,这就是我们念佛往生的道理。如果我们心中妄念太多,就和佛相隔了一道厚厚的墙,佛虽然思念我们,我们却逃避见,那又有什么办法呢?例如儿子出走,母亲虽然日夜思念,但儿子并无回心,越走越远。只有儿子也...

    李炳南

    净土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11/18074119124.html
  • 为什么佛经中经常讲女众的过失?

    因为女众的烦恼比较深重,佛经中说,女众有五种过失是男众没有的。这主要是针对女众身体低劣而言。有些人尤其是西方人喜欢听,一听到讲女众过失,女士们就站起来反抗。有位美国的上师曾说:“千万不能讲她们过失,尤其是《宝鬘论》和《入行论·静虑品》,你要讲的话,下面就没有人听了。”但实际上,《宝鬘论》中也说:“女众的过失,如身体,男众同样也有。”但心理上有些复杂的习气,女众确实比男众多一些。尽管佛陀在《...

    索达吉堪布

    |索达吉堪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1/22232420349.html
  • 闽院弘法社“周日皈依共修法会” 明禅法师为众开示

    圣钦法师主持法会 明禅法师开示并领众共修 唱三宝歌 法会在南普陀寺讲堂举行   闽南佛学院弘法社“周日皈依共修法会”如期举行,2008年10月19日起,弘法社邀请闽院女众部明禅法师为大家开示《法句经·老品》,并领众共修。   《法句经·老品》共十一个颂,是佛陀从不同的角度为弟子开示生命无常之理,教导弟子观身体的内外等种种的生命变化,以断除贪念以及妄想。明禅法师着重以...

    佚名

    |开示|共修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10/08560731335.html
  • 修法要旨

    l 无常迅速,轮回路险,老实念佛,莫换题目。 l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。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。 l 观身,观受是苦,观心无常,观法无我。 l 欲得净土,当其心,随其心净,即佛土净。 l 缘起性空,性空缘起。随缘不变,不变随缘。 l 过去事已过去,未来事还未来,现在事如空花。 l 事来即应,事去留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11750909.html
  • 问:“生则决定生,去则实去”怎样解释?

    教化诸群生。”此表诸佛说法,常依二谛(真谛:空;俗谛:有),不坏假名。智者求生净土,知相有性空,即是无生之生,即是心净则国土。愚者为生所缚,闻生即作生解,闻无生即作无生解。不知生即无生,无生即生。 再释“去则实去”,此就法性而言,性即“不生不灭、不常不断、不一异、去、增不减”,岂有来去。当知我现前一念之心,本非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75177811.html
  • 问:香有何意义?

    由于香能祛除一切臭气、,使人身心舒畅,产生美妙的乐受,因此常被用来作为供养菩萨、本尊的圣品。而且,香也被用来比喻念佛功德。 在佛教中,无论是对佛菩萨的供养,或是在说法的比喻中,经常都可以见到香的踪影。密法中,不同的本尊甚至有不同供养的香。香与佛教,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。如《苏悉地经》中,就把香列为五种供养之一。除了被用来作为殊胜的贡品之外,由于香的芬芳远闻,经典中也常以其来比喻修行者持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112977983.html
  • 海空上师谈“神通与智慧”

    善事好事,或者是辛勤劳动挣来的,要想永远有钱,就应该修行,继续行善。如果有了钱就挥霍无度,享用完了就什么也没有了。 清净的自性是神通智慧圆满状态的根据地,是基础。如果自性,就不能生起智慧神通。只能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35182026.html
  • 心经:学佛到成佛的心历路程 心灵智慧结晶

    一切苦厄。舍利子,色异空,空异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受想行识,亦复如是。舍利子,是诸法空相,不生不灭,增不减,是故空中无色,无受想行识,无眼耳鼻舌身意,无色声香味触法,无眼界,乃至无...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。故知般若波罗蜜多,是大神咒,是大明咒,是无上咒,是无等等咒。能除一切苦,真实虚。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。即说咒曰:“揭谛揭谛,般罗揭谛,般罗僧揭谛,菩提萨婆诃。”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62784588.html